西九「充氣雕塑」是藝術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刻下在西九文化區舉行港人少見的「充氣雕塑」展覽,當中有六組「充氣雕塑」作品,分別由來自韓國、中國、歐美及香港本土藝術工作者的作品。筆者於四月下旬專程前往觀賞及拍照,較意外的是見到很多一家大小,家長們帶同年幼孩童去遊玩,觀眾比想像中多很多,可見港人漸喜歡看創作的作品。

有朋友觀賞後不明白為何這些充氣式雕塑也是藝術? 覺得沒有甚麼特別? 這些疑問令我想起在200406年在中文大學修讀文化管理碩士課程時老師所教和啟發的藝術知識。

當時我欣賞的老師、資深策展人何慶基老師 (Oscar Ho) 在教藝術策展第一課時,便問我們何謂藝術? 甚麼才是藝術品? 藝術品由甚麼人界定? 一個尿壼放在廁所,是尿壼;但被放在博物館或藝術館,是否就變成藝術品?

如果您翻查牛津英文字典,它是這樣界定art (藝術) 的。Art is the use of the imagination to express ideas or feelings, particularly in painting, drawing or sculpture.

很難定出簡單、統一而普世認同的藝術定義。然而,中西方及海內、外都會普遍認同藝術是用技藝創作出有意念 / 概念、能提升美學、心靈或想法的東西或物品。

或許我們成長的過程、過去數千年的藝術史,教導我們藝術是「高高在上」、艱澀難明的東西,是遠離生活的。不過,過去數十年藝術的發展,不少所謂藝術作品往往是反藝術的,好像在挑戰我們在傳統上對藝術的看法。Andy Warhol便屬其中一人。

以藝術分類來說,過去20多年便多了video art, digital art, installation art等藝術。藝術不再是簡單的 visual arts或 performing arts等分類。或者,傳統的fine art令我們覺得藝術 (例如繪畫或雕塑) 是純美學和提升美的感覺、很個人及非社會和政治性的藝術家作品。不過,藝術的發展卻是多元和不固定,它往往是挑戰您對傳統藝術的價值,並且富有目的,帶社會反思和政治訊息。

說了這麼多,筆者覺得甚麼才是藝術? 仍是要具有下述元素 : 帶高超技藝的創作、與眾不同及非一般人可做到;能引領觀眾到美及超然的境界;有訊息及令您反思一些價值和觀念(如生活價值),帶思哲和社會性的。

所以,藝術家和技匠的分別是: 前者的作品帶心靈提昇,後者則僅靠技藝而作品乏生命。但我覺得藝術家也必須要有超凡的技藝/ 技術,例如畫家要有不凡的繪畫技術。

基於上述,談回西九「充氣雕塑」展覽,我只喜歡由香港人譚偉平創作的《墜入塵土》,這個由一對腳及曱甴倒轉插入泥土的黑色作品 (見下圖),富玩味之餘,傳遞出世人和動物都被反轉了、扭曲了價值去適應這個塵土世界。意念簡單但有意思,而腳和曱甴是特大size,具震撼力。加上這個 installation art 及 public art放於西九這個高尚物質化的豪宅區,正配合週遭環境,變得極有意思。

其他的作品,筆者都不喜歡,缺乏特別意念、或者作品想跟其表達的訊息牽強、乏有機性創造。也要分清甚麼是「真藝術」、甚麼是「假藝術」,甚麼只是「美術創作」而非「藝術創作」。

藝術就是生活,不一定「高高在上」及艱澀難明。這是何慶基老師 (Oscar Ho) 教曉筆者的。而公認的藝術品,應由資深和真正有鑑賞能力的藝評人、或博物館評定。

藝術的發展,過去數十年有不少成為commercial art,包含在我們日常的時裝、廣告、及傢具等設計內。藝術跟日常生活變成 twins「雙生兒」;藝術跟商業並不排斥而也可以是「雙生兒」,藝術品拍賣這龐大的商業市場,為商家帶來巨大收益。筆者猶記得於20079月到北京參觀798藝術區時,便見到不少80後的畫家,已是千萬富翁。畫廊與畫家的商業 / 利益關係,這些全是應深入研究的課題,有機會再詳談。

延伸閱讀
筆者拍攝的西九「充氣雕塑」展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官方網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