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3的文章
圖片
賀華人導演李安再奪奧斯卡最佳導演大獎與奧斯卡的政治 曾憑《斷背山》贏得 2006 年 奧斯卡最佳導演大獎的台灣導演李安,今天憑 Life of Pi 再奪 2013 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叫筆者頗感意外,因為荷里活電影王國很少如此「優待」華人,而且今次勁敵當前,包括拍 Lincoln 的 Steven Spielberg ,電影更是寫美國人最為敬重的總統林肯。 雖然筆者一向不重視奧斯卡這電影獎項的代表性,因為它的歷史告訴我們,頒獎給誰,誰得獎、誰落選,蘊含極政治的考慮,電影的藝術價值往往不是其主要考慮;然而,對於同屬華人的李安在短短七年內再度掄元,仍是可喜可賀的大事,反映今天的西方霸權世界不得不重視東方世界和其一套價值觀念。 筆者一向相信如奧斯卡這些象徵和反映濃烈美國傳統價值的「盛事」,套用「美帝」及「霸權」的老掉牙方法去分析,仍然奏效。 李安 (1954 - ) 在 2000 年憑《臥虎藏龍》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後,在訪問曾強調要得獎,吃飯、應酬搞公關絕對少不了。他其後的《斷背山》,依然大搞公關策略。不過,緃使這樣說,並不代表筆者不喜歡李安導演及其電影。相反,自從九十年代初看過他描寫父子情的《推手》後,筆者便喜歡和一直留意著這位出色的華人儒雅導演。他眾多作品中都重覆著一個母題 : 包容、豁達與體諒。這是中華文化傳統中急速消逝的美好一面;他作品的文化訊息和內涵,是很多優秀華人導演欠缺的。 李安的包容、豁達與體諒主題,在 1993 年的《喜宴》、 1994 年的《飲食男女》已出現,父親最初從兒子同性結婚的反對到接受、對幾名女兒的愛與體諒,在這兩部電影均體現出來。到 2000 年的《臥虎藏龍》更上一層樓,李慕白 ( 周潤發節 ) 對玉嬌龍 ( 章子怡節 ) 的包容,為珍惜她的才華而收她為徒,三番四次容忍和教導;李慕白與師妹俞秀蓮 ( 楊紫瓊節 ) 的上一代含蓄戀情,跟玉嬌龍與羅小虎 ( 張震節 ) 新一代坦蕩、直接和豪放的愛,更呈強烈對比。《臥虎藏龍》完全提昇了武俠片到中國文化的層次,十分儒家,絕對不是一部普通刀劍電影。 令他更上層樓的《斷背山》,寫西部牛仔同性愛,繼續反映李安對觀念的包容。 2007 年的《色,戒》不是筆者特別喜歡的一部李安作品,因為男女權力的象徵意味過於明顯而失藝術韻味,然而,此片的服裝、布
圖片
荷里活組織 DCI 制訂數碼電影的技術規範和指引  ( 五之五 ) 前文五之三曾提及 DCP (Digital Cinema Package) ,筆者在本文會簡介  DCP  及荷里活  DCI   這個由美國電影業界組成的聯盟,它肩負為數碼電影定下專業和所有製作上的指引。 簡單而言, DCP 是儲 存數碼電影及傳送數碼影像和聲音的一個整合收集物。有專業的軟件可於 Windows 或 Mac  機的電腦上製 作出  DCP ,以便把菲林電影或數碼電影儲存入硬碟內,再讀入數碼戲院內的放映系統。 而 DCI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的中文可譯作「數碼戲院倡導聯盟」,是由美國荷里活的六大電影公司早於 2002 年 3 月組成的一個聯盟,就數碼電影的技術規範作出規定,主要內容包括 : 數碼電影發行的母板、壓縮、打包、傳輸、影院系統、放映和安全七大部分。 該六大電影公司為 Disney, Fox, Paramount, 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Universal and Warner Bros. Studios 。可見聯盟已包涵荷里活全部有實力和影響力的主流電影公司。由於他們早已預見數碼電影將會是電影世界的主流,遂於 2002 年組成聯盟,致力為數碼電影起草有關規範和指引 (DCSS – Digital Cinema System Specification) ,使全球的數碼電影的製作和格式能趨向統一和標準化,有利整體發展。 延伸閱讀 : DCP (Digital Cinema Package)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gital_Cinema_Package 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 數碼戲院倡導聯盟 ) www.dcimovies.com/ 中國數字電影十年 www.v.imaschina.com/issue/t_obs/2012/7055.html
圖片
葡京酒店、富麗華酒店、北角邨及基督教信義會真理堂的建築師甘洺 (Eric Cumine, 1905-2002) 葡京酒店可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澳門主要地標。孩童時代,一家人已由父親率領,經常光顧酒店內的中、西式酒樓及食肆,猶記得酒店大堂內富麗堂皇的大型水晶吊燈,馬賽克裝飾及名貴、設計精美的地毯,均令童年的我嘖嘖稱奇;二舅父從香港到澳遊玩時,也常帶我去打遊戲機。那時葡京酒店是澳門少數的現代建築,也是澳門除「賭船皇宮」外的唯一大型現代賭場,象徵著「東方蒙地卡羅」的澳門。 葡京酒店於 1970 年 6 月 11 日落成啟用,是澳門首家五星級酒店。這座由黃、白色相間、外貌極像「鳥籠」的建築,一直流傳著考究過風水,令入場的賭客十賭九輸,筆者是很近期才知悉葡京的建築師是中英混血兒甘洺 (Eric Cumine 1905-2002 ,享年 97) ,而香港已拆卸的富麗華酒店及北角邨也是他的傑作。 鍾寶賢小姐在 2009 年出版的著作《商城故事 – 銅鑼灣百年變遷》有數頁是介紹甘洺的生平和建築作品。他生於上海,父親來自蘇格蘭。甘沼在 15 歲時,從上海負笈英倫,在建築學會建築學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修讀建築。學成後返回上海, 1937 年日軍侵佔上海,他被關進集中營;天性樂觀、幽默的他仍在營內創作漫畫。 1949 年,他南下香港,得友人利孝和之助,開展建築所業務,愈做愈成功,成為香港十大建築師之一。 1974 年,他獲頒 OBE 榮銜。他跨越中、西的文化背景,講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廣東話和英語,加上交遊廣闊的性格,使他成為建築界內響噹噹又廣受尊重的人物。 邵氏清水灣片廠的行政樓也是他的大作 ( 見下圖 ) ,各窗戶外觀均呈不同樣貌,簡約之餘、亦見特色。他為傅老榕 (1894 - 1960) 家族設計、於 1973 年落成啟用的富麗華酒店 (Furama) , Furama 這字是由傅 Fu 和美麗華 Mirama 這二字合併而來。酒店頂層的旋轉餐廳 La Ronda 曾長期成為中環地標,是城中人士喜歡的美食場所,也是觀賞迷人夜景的浪漫地方。可惜 ,這酒店在 2001 年年底拆卸、重建為今天的一座保險大廈。 甘洺也參與香港五十年代公
圖片
電影發行大趨勢 - 「衛星傳輸」數碼電影,環保又省成本  ( 五之四 ) 前幾篇文章,寫到當今電影不用菲林而改用數碼拍攝已成主流;戲院的放映機也改用數碼放映系統作為配合。電影數碼化後,接著下來的發行便很自然地「一條龍」、更充分利用通訊衛星作配合,以省傳統人手和 DHL 式快遞 的物流費用。 現在,利用衛星網絡傳送數碼電影,不單歐美流行,我們的祖國也試驗和實施了數年,並且被中國政府納入「十二、五國家規劃」 ( 即指 2011-15 年 ) 的重點支持項目,由國家廣電總局的「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以及「中國電影科技研究所」負責推行。 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還流行電單車的「走片」運送電影菲林拷貝。例如, 10 家戲院上映一影片,為省印製拷貝成本,可能只印 6 個。鄰近的戲院群,例如戲院 A 上映 2:30 場、戲院 B 上映 2:45 場,電單車手便利用這 15 分鐘的空檔、快速送片,讓戲院 B 順利放片而不會「中途斷片」,被觀眾破口大罵。 時代總是前進的,上述的走片已成絕響。電影和戲院數碼化後, 現時仍多用 DHL、 人手式 將硬盤內的數碼拷貝運送至戲院,然後讀入數碼放映系統內。然而,全球先進國、包括發展中的中國,已愈來愈多利用衛星網絡來傳送數碼電影拷貝至各省市的戲院。 試想,要人手運送電影拷貝至新疆的喀什、伊犁等偏遠地區的戲院,交通、時間及人手的成本是何其高昂 ! 事實上,即使由北京運送至武漢、成都等城市,也是費時失事。所以,年前,「中國電影科技研究所」承擔了《電影數字拷貝傳輸和播放技術研究與示範》的項目,這項目獲國家全力支持。 這是通過衛星網絡,將數碼電影拷貝分發到各個戲院內的接收終端機。這項目需要試驗和安裝 200 家戲院的衛星接收設備 ( 目前全國約有 3,300 多家戲院,一部全國規模發行的影片需要制作 1,600 – 1,700 個數碼拷貝 ) 。據知,至 2012 年 9 月中,全國已有 200 多家影院安裝了衛星接收機,並先後完成了 346 部電影共 507 個版本的傳輸工作。 「中國電影科技研究所」租用的衛星寬頻為 54M ,一部約 200G 影片,約 5-7 個小時即可完成傳輸。此外,發行商可以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傳輸影院的範圍和數量。 據「中國電影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季平先生
圖片
大趨勢 : 「數碼電影放映系統」取代傳統「菲林膠片放映機」,令數碼電影成為主流  ( 五之三 ) 春節期間,回澳跟家人團聚,教友兼澳門知名的監製和導演朱佑人 ( 佑仔 ) 前來拜年,閒談間賜教及啟發了筆者對 數碼電影製作、發行和播放 的認識,獲益良多。筆者之後做了一些資料搜集和研究,將寫幾篇文章,嘗試跟讀書分享和切磋。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電影系碩士的佑仔自八十年代回澳後,致力拍攝以澳門為題材的本土電影,出品澳門電影。他於 2011 年集合了六位澳門年青導演,拍攝了由六、七個短篇故事組成的電影《堂口故事 2 - 愛情在城》 。電影獲得澳門 twins 組合 Soler 客串、創作及主唱優美悅耳的主題曲。電影亦是當年香港舉辦的「亞洲青年電影節」的其中一部參展電影,於 2011 年 10 月下旬在尖沙咀 The One 的戲院上映時,筆者也專程捧場。其中有幾個故事拍得頗有味道,畫面和美術的氣氛經營得頗出色,從中可窺看澳門年輕電影創作人的手法和想法。 據朱佑人指出,該電影以 RED 的數碼攝影機拍攝,後期製作在台灣進行,曾 output 成菲林膠片在澳門的戲院上映,但因生成的七、八個「菲林片盒」需在戲院組合成一個「大片盒」,才能全片播映。戲院也覺得麻煩,因戲院已升級改用數碼電影播放系統,於是製作人把原來的數碼版製成 DCP (Digital Cinema Package)  ,再拿硬盤去戲院,把電影讀入 戲院的數碼放映機內,然後播放。 ( 筆者在短期內會另文解釋何謂 DCP) 據知,澳門的 UA 銀河戲院於 2011 年 7 月啟用,戲院內的全部九家獨立影院可放映 3D 電影,緊貼高解像電影科技的大趨勢。此一舉動令澳門其他歷史悠久的戲院如澳門大會堂、永樂戲院等,也不得不斥資提升為數碼播放系統,以作競爭。 資料顯示,澳門大會堂已採用 Sony 4K 3D 數碼放映系統及杜比 7.1 聲道環繞立體聲系統播放;而永樂戲院也用了馳名的德國電影科技產品製造商 Kinoton 的數碼放映系統。 香港的戲院必已大多提升為 D-cinema (digital cinema) , 更新了放映的聲畫設備。 筆者查閱資料,根據在北京出版的《現代電影技術》雜誌,其 2012 年 12 月的一期介紹,目前全國戲院數為 3,293 家,
圖片
氹氹轉、上螺絲山公園 澳門的螺絲山公園位於著名的觀音堂後面,是一個佔地約 9 , 500 平方公尺的小公園,名氣遠不及盧廉若公園和二龍喉公園,相信港人對這公園認識不多。然而,筆者年幼時,父親常我們子女遊覽這個我認為帶別緻的公園,故心內存有一份特別的感情。近幾年,每次回澳時,多會前往看看,懷念一吓。 甫入公園,沿帶螺絲形的小徑上小山,不到兩分鐘,便見一米白色的人造小螺絲山 ( 見下圖 ) ,圍繞這山作螺絲式行上去,有一圓形的石檯,供您小休。兒時,「小豆丁」的我一直行上這小山,覺得山頗高,現在成長了,山當然一點也不高 ! 在 2004 年,螺絲山公園添置數部小型電動玩具車,供小孩在賽道駕駛遊玩。收費澳門幣五元,可玩 15 分鐘,一點也不貴。今次新春回澳去遊覽時,見一父親同兩名小兒子登螺絲山,情景就仿似當年父親同我們去遊玩的時光。
圖片
「余園古堡」續篇 余仁生創辦人的長子余東璇 (Eu Tong-sen, 1877- 1941 ,享年 63 歲 ) 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本港興建的三幢歐洲式古堡豪宅,即般含道的 Euston 、淺水灣畔的 Eucliffe 、及大埔吐露港旁的 Sirmio ,筆者甚感興趣。上周在銅鑼灣的中央圖書館再找到一些珍貴文字資料,以饗讀者。 浸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鍾寶賢女士對余氏家族,甚有研究。她於 2004 年撰寫研究文章,文章記述她曾返回余東璇父親余廣培的家鄉佛山,進行考究及訪問了一些家族後人。她在文章亦透露了般含道 Euston 的一些建築特色,這座仿哥德式古堡佔地五萬平方英呎,共有四層及 40 個房間,當年能俯視整個維多利亞海港。 古堡外牆用意大利大理石建成,並設有數個塔樓和角樓。據稱,甫入銅門大閘,即見修剪整齊的草坪,兩邊並置大型中國式花瓶。屋裡佈滿歐式傢俱陳設,也中西合璧,設有巨塔 (grand tower) ,一如上世紀初中國巨賈的豪宅,在頂層設有一房間 (tower room) ,安放祖先的靈位。這在開平碉樓的堡壘式建築也十分常見。 因余東璇的祖父余鶴松 ( 1822-1886) 是一位風水師,故余東璇本人也很篤信風水,豪宅亦重視風水佈局。余東璇曾特別在故鄉佛山運載祖父的風水書籍來香港,安放於塔樓內。 余東璇喜歡興建古堡,後人解釋是順應風水師和祖父的意見,通過不停興建物業來延年益壽。因此,他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從南洋來港後,即在上環、跑馬地、灣仔及旺角等區域大量購入物業。 他在灣水灣的古堡建築 Eucliffe ,據不少文字的記錄,於 1941 年聖誕日軍侵占香港後,成為日軍的其中一個佔據地,並處決 50 多名英軍及華人,處決後日軍把他們的屍體推落懸崖,後來也有人以「鬼屋」來形容這早現已拆毀的大屋。 下面的余園古屋圖片,取自謝至愷先生於 2007 年出版的《圖說 : 香港殖民建築》一書,特此鳴謝。                                    般含道 Euston內的陳設                                   淺水灣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