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1的文章
圖片
  《#芳婷的爭戰》 之 # 跟現時香港的共鳴 這小說完成於去年九月中,故事背景主要是1985與86年的香港。當出版社今年二、三月排好內文給我校對,自己由頭到尾閱讀一次時,意外的感受是跟現時的香港竟有三點相似。 第一是「移民潮」,當年與這一兩年不少港人外移,原因卻各有不同﹔第二是「知法犯法」,女主角芳婷會否用「私了」的方法解決仇恨﹔第三是「違法達義」,芳婷會否用違法的方式以達到她認為的公義。 去年創作這小說時,完全沒有這刻意的構想,再閱讀時卻有這樣的發現。作為作者的我,感覺是既諷刺又無奈,世事何曾是絕對……! #誰主浮沉 #探索苦難和人性矛盾 #女主角芳婷追尋真相的心路歷程 #明報出版社 #各大書店有售 #澳門的边度有書有售 網上銷售:(八折後售價每本HK$70.4) https://books.mingpao.com/product/%e8%8a%b3%e5%a9%b7%e7%9a%84%e7%88%ad%e6%88%b0/
圖片
 電影《#疑犯》 (Absence of Malice)  個人最喜歡的 #記者電影 荷里活拍新聞記者的電影有許多,作為前記者,看過不少 (包括這貼文內的電影照片)。日前看了#Sydney Pollack 公映於1981年的Absence of Malice, 發現這是描繪記者工作最近乎真實、立體和層面豐富的一部。 電影涉及記者追查獨家新聞的野心,誤入被人利用的陷阱,出版了「誤導新聞」或「假新聞」,對當事人(被訪者)造成傷害...... 最後,如何反省和跟當事人修復關係...... 女主角Sally Field是報紙記者,追查酒商Paul Newman是否謀害了工會領袖的新聞,卻被人刻意誤導,寫了所謂「假新聞」,令當事人Paul Newman名譽損害、引來不少麻煩外,還引致生命損失。 Paul Newman一直沒有透露當天不在場的證據,原因是保護他的女性好友。因她不幸被姦而不得不選擇堕胎。那幾天,他在陪伴及安慰她。 記者Sally後來追訪到該女友。知道原因,寫了獨家新聞......女友的慘事見光,不堪週遭朋友壓力和目光而走上自毁之途。 Paul Newman惱怒,迫Sally說出當初誰誤導她寫出他是涉嫌謀害工會領袖的新聞。Sally在罪咎下,透露原來是檢控官員。檢控官員因一直搜查不到Paul的犯罪證據而故意讓Sally偷看懷疑Paul是兇手的文件...... 電影較後段,有女角對一心追查獨家新聞而報道了不是事實的反省,以及對該女友自殺帶來不可逆轉的遺憾..... 作為前記者,明白記者的通性是追訪獨家新聞,自身滿足和給予讀者知情權。可是,容易一時失誤被人利用。這部記者電影跟其他的不同是:不刻意強調記者追查真相的厲害﹔以及守護新聞自由等cliché, 比較立體寫出記者日常工作面對的誘惑、掙扎和困難...... Sydney Pollack是筆者喜歡的導演,故事題材多樣又經常包含人情味和關懷,卻一直不知道他曾拍過這電影。上月在銅鑼灣的中央圖書館閱讀81年  #電影雙周刊   ,才知有這作品。恰巧之後購得這電影的DVD,屬不可錯過的佳作。
圖片
 《#芳婷的爭戰》 之 # 緊扣1985及1969的流行文化 小說以香港1985和1986年為主要背景,有不少篇幅憶念女主角芳婷與嘉恩在1969及 1970的少年成長芳華時代,故寫作時加入當年的流行文化如電影、音樂等社會大事,希望緊扣時代背景,引起讀者共鳴。 芳婷鍾情日本文化,喜歡歌手 #小林明子 的歌曲Fall in Love 及 #吉川晃司 的Monica,還著迷 #林子祥 的《追憶》,以懷念摯友嘉恩。男角若翰則對當年的黑幫史詩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特別喜愛。 芳婷與若翰各自在佐敦嘉禾戲院看 《#法外情》後再相遇。 回到1969與 1970,有邵氏電影《#保鏢》 和西片《# 錦繡年華》(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均是芳婷與嘉恩的至愛。1969年12月,港府舉行《#香港節》,芳婷和嘉恩亦被多元的節目吸引,在彌敦道觀賞花車巡遊,留下足跡。 #誰主浮沉 #天父對世事是否沉默不作為 #探索苦難和人性矛盾 #女主角芳婷追尋真相的心路歷程 #各大書店有售 #澳門的边度有書有售 網上銷售:(八折後售價每本HK$70.4) https://books.mingpao.com/product/%e8%8a%b3%e5%a9%b7%e7%9a%84%e7%88%ad%e6%88%b0/
圖片
  《#芳婷的爭戰》 之 # 作者序  這部小說的概念原於二零一七年,我任職的電影館在暑假舉辦了一個以中學生為對象的電影短片拍攝工作坊,當中有兩位來自一家女校的好同學參與,其中一位性格較主動和敢言,引起我想寫一個關於兩位中學好同學的友誼故事。 小說內,兩位女生 #沈芳婷  和  #周嘉恩  都是虔誠教徒,卻面對不同際遇,有幸有不幸,使芳婷對宗教信仰產生質疑與不滿……透過故事的發展刻劃人生的無奈和人性的矛盾。 跟首部小說《#愛在長崎》 有點相近,是天主對世間事是否沉默、不作為,還是另有旨意? 寫作時,香港已發生所謂「反送中」條例的大規模社會運動,政治與社會民情出現巨大轉變,因應女主角的職業緣故……我索性把故事背景倒回到八十年代中期,這是我從澳門移居香港升學和生活的年代,印象比較深刻,更恰巧可以加入當時香港踏進後過渡期、準備九七年政權移交的背景和色彩,增添了整部小說的歷史感。 一九六九和七零年,是小說另一背景,是兩位高中女同學芳婷和嘉恩的芳華年代,自然地也要有當時的社會大事如《#香港節》 等有趣的流行電影文化。 小說內一些人物的名稱,跟《愛在長崎》相同,例如女角芳婷的母親名 #惠瓊 ,《愛在長崎》裡男角思遠的母親又名惠瓊。惠瓊乃家母的名稱,出於紀念年老慈愛和優雅的母親。 《愛在長崎》裡,惠瓊是酒樓部長﹔《芳婷的爭戰》內,惠瓊則化身為專業會計師。現實中家母是家庭主婦,純粹「好玩」使然。 另外,兩個角色 #彩姐 和 #萍萍 ,上次是好鄰居,今次變成兩母女,分別變身成為洗衣店店主和小學女兒,「搞笑」而已。 希望讀者會喜歡兩部小說的故事、人物和訊息,閱讀後有所思考和裨益。 #誰主浮沉 #為何義人受害 #女主角芳婷追尋真相的心路歷程 #各大書店有售 #澳門的边度有書有售 網上銷售:(八折後售價每本HK$70.4) https://books.mingpao.com/product/%e8%8a%b3%e5%a9%b7%e7%9a%84%e7%88%ad%e6%88%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