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被壓制的中國現代美術 — 三個出色畫會

文革十年,中國美術畫壇曾出現一段短暫但極其重要的被壓制歷史。在 7080年代初於北京及上海兩地曾同時出現三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地下畫會」: 無名、星星及草草。這群年輕畫家畫的題材只不過是風景、公園、樹木和湖水等油畫寫生,卻不容於中共官方要歌頌「工、農、兵」及藝術必須服從政治的意識形態,全被壓制。

筆者跟大多數人一樣,曾略聽過這幾個畫會及被禁的事情,惟從未見識過這批畫作,更不知詳情,得感謝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於今年515日至91 日,於金鐘法院道其展覽館重現這批珍貴、美麗畫作,實在大開眼界、感受良多。

甫入展場,眼球已被數張顏色悅目、構圖及線條簡單卻可親的油畫吸引。其中筆者最喜歡無名畫會多名年輕畫家的油畫作品。他們在日間是工廠工人,利用工餘及假期時間到北京的公園及郊外寫生,但要小心翼翼,擔心一旦被公安及官員發現而拘捕。後來他們組織了一個「地下畫展」,在其中一名年輕畫家張偉 (生於1952年,母親是北京師範學院附中的一位俄語教師 ) 的家裡,向親友展出該批油畫,入屋參觀前還得在門上輕敲數下暗號,神秘非常。

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上述三個畫會的畫作,曾被中共當局容許公開展覽過,但很快再被禁制。這批年輕畫家為數約三十多人,不少在八十年代被迫離開中國赴歐、美或日本留學或定居。兩年前,美國一美術館組織了這批畫家的作品,策劃了一個回顧展,今次在香港展出的便是這批作品。

這三個畫會的作品,今次是首次在港展出,機會難逢。據熱心、誠懇的李姓導賞員解釋,起名「無名」,是因各畫家都保持低調;另一畫會稱為「星星」,因當時毛澤東主席被視為「太陽」,故改名「星星」。艾未未 (1957 - ) 當年也是星星畫會的成員。星星除畫作外,還出版過名為《今天》的文學雜誌,內有散文和詩詞作品。

而「草草」是位於上海的畫會,成員多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並且以畫水墨畫為主,有別於上述二畫會的成員多未受過畫畫訓練。取名「草草」是因來自草根,及草有豐盛生命力之意。

無名畫家的多幅作品,筆者都喜歡。其中張偉於1976年畫的《太和殿》,筆法和白雪線條,特別又搶眼 (請見下圖)

王愛和 (1953年生,父母均是藥理學家。父親是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 197475年畫的《晨光》,廣角透視構圖和美麗的顏色組合,相當討好及有親和力。王的另一幅油畫《月夜》,簡單構圖、加上藍、綠、黃的色彩,甚有寧靜平和的美感。(二圖見下)

值得一提的是王愛和女士,是現時唯一一位在香港居住和工作的無名畫家。她於1986年負笈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語文,現於香港大學任教中國文學,於2009年她編輯了無名畫家的13卷史料匯編《無名畫集》。

另一名無名畫家韋海 (1952-2010年。父母均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的畢業生,父親韋江凡曾是徐悲鴻的學生 ) 1976年畫的《紅嘴唇》亦是筆者喜歡的油畫。畫中女子因塗上艷紅嘴唇,當時被荒謬地批判為充滿資產階級風味而禁止公開展覽。

數周前,一名立法會議員曾大言不慚地在議會公開說藝術不應包含任何政治訊息,即被社會不少文化藝術界嚴厲批評為「唔識嘢」。現在回看,可能他是因文革時所有藝術被政治綑綁而心有所發 (一笑)

是次展覽,還播出兩年前在美首次展出時,策展人訪問多名無名畫家的紀錄專輯短片,這批五十後的畫家,現在已是5060歲,仍然健在和繼續寫生畫畫。筆者發現有關人士在YouTube也上載了這23分鐘、有中文字幕的短片,特在下列分享之,片子拍得很精美,多名畫家回憶當年,不要錯過。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還為今次為期三個半月的展覽出版了厚達180多頁、名為《黎明曙光 - 19741985年中國的前衛藝術》專書,詳細紀錄了這段重要但被忽略的現代中國美術史,包含三個畫會多名畫家的生平資料和畫作,很值得細閱和收藏。




Photos: Courtesy of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張偉於1976年畫的《太和殿》



                         王愛和於 1974年的油畫《月夜》


         韋海1976年畫的 紅嘴唇》


留言

  1. very interesting, but what they painted before is much better than what is shown in the park.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