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4的文章

Nagasaki & Fukuoka Trip_長崎與福崗之旅 (Music Video壓軸篇)

圖片
記錄旅遊一個好方式,是拍 video 。近數年,數碼單鏡反光相機添加拍片功能,為喜歡拍片和創作的我,提供了十分方便的創作途徑。 是次日本行拍了超過 1 3 0 段影片,剪輯了約六至七成入 MV 內。配上日本 「鋼琴才女」西村由紀江在 1990 年《風色之夢》大碟內長約 4 分 45 秒的著名樂曲 " 風 之旅 " ( そよ風のたわむれ ) ,樂韻悠揚,悅耳動聽 。 MV 內的地方,在網上相簿 ( www.fotop.net/timfan/Nagasaki_and_Fukuoka ) 已有清楚記錄和介紹,在此不贅。去片,希望你們喜歡啦 !
圖片
長崎、福崗之旅 ( 系列三之三 : 原爆篇 ) 20 年前首次遊日本,專程到過廣島看原爆的遺跡和紀念館。日前到長崎,也必定要看一看長崎的,感受一吓戰爭帶給日本無辜平民的災禍。 在展館裡的人,回望那些死傷者的圖片、以及生還者憶述原爆慘況的錄像片,無不面色沉重。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不論你是否日本、或受過日本侵華戰爭苦難的中國人。 長崎面積不及香港陸地面積的一半。 1945 年時有 24 萬人,但 8 月 9 日上午十一時零二分的原爆,令全市七萬多人離世、十多萬人受各式其式的傷害。民居、教堂等建築物全部被毀,死傷者也包括在當地居住的華人和天主教徒、基督教徒。 展館也展出戰後長崎及各地人民爭取停止核武和裁減核彈頭的歷史,內容詳盡,也值得我們渴望和平,以及反戰人士的深思。當然,你不要期求展板及展材內容會包含任何反省日本發動戰爭的訊息,這是日本政府和領導層的缺失;沒有全面和多角度的反省,僅強調受到原爆禍害的苦難。 筆者所見,只有一錄像片簡述日本當年發動侵華戰爭,但內容十分簡短,不足八分鐘,也隻字不提南京大屠殺,遑論當年因侵華戰爭而死傷的中國人為數有多少。 不過,無論如何,長崎擁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經歷,喜歡看古蹟和教堂的人士,不容錯過,是筆者高度推薦的日本遊地方。 ( 後記 : 此行是筆者近十年內首次獨個兒自遊行,自己計劃交通和食宿行程,去到邊,食到邊,相當自由,令我重拾自遊行輕鬆和歡愉的樂趣。最重要是乘搭長途火車,用膳或晚上回到酒店休息期間,有更充裕時間獨個兒思想,不用顧及旁人,這真是單身漢令人嚮往的自由。 ) 延伸閱讀 筆者此行的相片,已 touchup 上載至下面網址,歡迎觀賞。明天將開始剪輯此行拍攝的 130 多段短片成一 music video www.fotop.net/timfan/Nagasaki_and_Fukuoka 當年美國投下長崎原子彈的複製模型
圖片
長崎、福崗之旅 ( 系列三之二 : 所見所想 ) 相隔 12 年,今年元旦期間再遊日本,雖然正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去年聖誕後前往靖國神社拜祭,牽引中日外交風波和不少中國人的民族情緒,惟筆者仍然十分喜歡日本這個具有 「 雙重性格和矛盾 」 的國家,她雖然有醜陋和不合理的一面,但多屬執政者行為,不代表民間,日本人有不少優點,值得中國人借鏡。 這包括日本人的創意、創新精神,發明、奮鬥上的努力,待人以禮的態度、 以及自由文化。 在筆者短暫的長崎與福崗五天自遊行內,覺得 12 年來,日本的外貌有 「 變 」 與 「 不變 」 。「變」是在街上發覺靚女多了 ( 一笑 ) ,有性格  look  的女生多了。日本女子素來喜歡化妝打扮,即使已上年紀的中年女子及婆婆,同樣把頭髮弄得捲曲、貼服,衣著整齊,以示對人的尊重。這些是日本人愛美的傳統。 猶記得多年前,大學畢業後儲了一點積蓄,首次旅遊便是本州的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奈良和廣島這幾個城市,自遊行了 14 天,足見日本對筆者的魅力。那次在街上並沒有看到很多美女,跟在電視和報章、雜誌傳媒上見慣的很不一樣。那時覺得日本很虛偽,上得媒體都是千選萬揀過的 ; 但今次之行,卻沒有這種感覺。 另一「變」,則涉及旅遊設施上的改善,博多地鐵站內的售票機,板面設置中文、韓文和英文三種語文,供你選擇 ,一按鍵便全改為中文,包括各路線、所經車站和價錢等,毋須再憑數個日文字中的一、兩個漢字去估其意思。(請見下圖) 長崎的原爆資料館,所有展板皆四種語文對照,除日文和英文外,包括中文和韓文,十分方便參觀者,從中也可見中、韓兩國在過去十餘年間,明顯茁壯起來。 日本人的英語水平,透過多次在街上隨便問路,即使詢問較年輕的一輩,未見顯著改善,這屬「不變」。唯一意外是第一天抵達博多 JR 車站,在福崗地圖前向一端莊成熟得體的女子詢問下榻的酒店在哪裡時,很意外地她以流利、清楚的英語告之,原來伊人在 97 年香港回歸前,曾在香港工作。她並說當時住在荃灣,現於東京工作,但家鄉是福崗。她很禮貌帶筆者上兩層到博多站的筑紫出口,解釋筆者的酒店應在前面一家酒店後的兩至三個街口。 在這不到五分鐘的短暫相遇,伊人誠懇和真摰。一些萍水相逢的人,分離後會覺得可惜。但生平遇過無數朋友、同事,即使相處多年,分離沒有絲毫可惜!底
圖片
長崎、福崗之旅 ( 系列三之一 : 宗教篇 ) 2014 年元旦之後在福崗和長崎自遊行了五天,這次是第三次去日本、第一次去九州。長崎引起筆者的興趣,源於林以諾牧師在  2012 年 12 月與  2013 年 1 月期間,在無線高清台播放了他六集介紹 16 世紀,天主教傳入日本後受幕府將軍打壓、禁教及宣教士殉道的節目,所以此行主打是在長崎細看這段事蹟,以及看原爆遺址。 在這裡得感謝主及林牧師,令此行收穫甚豐,對這段宣教的慘痛事蹟有感性的視察。 早上從福崗乘搭  JR  特急扺達長崎、在酒店放下行李後,還未到中午時分,便先到著名的「 26 聖人殉難地」細看,這「 26 聖人殉難地」跟下榻的酒店不到 20 分鐘的行路路程,位於一山坡的西坂公園內,十分清幽寧靜,還有數隻肥碩的貓兒在閒逛、覓食和午睡。 天主教自 1549 年由耶穌會的聖方濟各  (St Francis Xavier)  傳入日本後,於九州等地區快速發展。到 1587 年,豐臣秀吉將軍因擔心天主教危害政權的穩定,下令禁止天主教的傳播,宣佈為邪教、驅逐傳教士,把 26 人釘上十字架,展開二百幾年的禁教和打壓天主教歷史。不少教徒被迫逃往葡萄牙人的殖民地澳門定居和工作,因此,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地庫的紀念館內,亦掛有 26 人被釘十字架殉道的畫作。據估計,這二百多年有過千的教徒被害。到 1860 年後的明治維新才解禁,讓宗教再度傳揚。 這 26 人,九人是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其餘 17 人是信奉天主教的日本人,主要是農民。從這紀念 26 人的綠色石壁中,可清楚見到有三人較矮小,是三名少男、最年輕僅 12 歲。 除 26 人石壁外,後面還有一葡萄牙神父於 1962 年設立的紀念館,詳細記述天主教在日本傳播及被壓迫的經過,極值得細閱。雖然展館內不可拍照,但它設有官方網站,內有英文版,圖文並茂,可以登入 www.26martyrs.com / 瀏覽。 在長崎市還有一 「 大浦天主教堂 」 ,正式名稱為「日本 26 聖殉教者堂」,是日本結束鎖國的 1853 年後最早建造的天主教教堂之一,也是紀念該 26 教徒。這哥德式建築的教堂不太大,配置典型的彩色玻璃與耶穌誕生的擺設,予人沉思、幽雅的味道,筆者十分喜歡。 其實,長崎經歷 1945 年 8 月9 日的原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