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雜談王家衛早期電影


早年於理工學院攻讀設計的王家衛 (1958- )是筆者喜歡的香港本土導演。自1988年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至今24年,只出產過約十一部電影,慢工出細貨、沒有詳細劇本便開鏡是他拍電影的特色。很多香港人不喜歡及不欣賞他的電影,但在歐陸、尤其法國,其「粉絲」特多,獲得不少製作人青睞,並投資他拍戲,2000年上映的《花樣年華》便是法資出品。

王的電影著重氣氛營造、攝影構圖和美術設計,跟他讀設計出身有莫大關係;尋覓、追尋、思念,角色人物孤獨、迷茫都是其電影經常出現的主題。他的電影語言、陳述手法 (presentation)和視角 (perspectives and points of views) 跟其他港產電影大異其趣,看慣港產片和荷里活電影風格的觀眾,不容易投入和欣賞。

記得1990年看他的第二套大電影《阿飛正傳》時,很多觀眾(包括年輕觀眾)都看到「媽媽聲」,當年正值英雄片盛行,觀眾期望看另一套鎗林彈雨的類型電影,自然失望離場。當時筆者覺得這戲拍法特別,非常見的港產片。戲內那種六十年代情懷與整體感覺很歐陸,這也是歐洲人比較懂得欣賞王家衛的一個原因。第一次看時也不大喜歡,覺得故事不完整而零碎,戲末梁朝偉僅出數分鐘的梳頭結尾,更是挑戰觀眾的容忍度。當時過了十多天,再入戲院看第二次,才慢慢領略到電影的味道,從而欣賞其電影。(港產片我很少入場看兩次,另一套是吳宇森1986年的經典《英雄本色》) 尤其喜歡飾演警察的劉德華與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經常夜間漫步閒談的情節,拍出人內心失落及人際間疏離味道。王的電影也鍾情用第三世界的獨特音樂作配樂,《阿飛正傳》、《春光乍洩》和鞏俐演出的《手》皆是。《阿飛正傳》用美藉西班牙裔Xavier Cugat (1900-1990)的拉丁音樂。《春光乍洩》在阿根廷拍,用上「阿根廷國寶」Ástor Piazzolla (1921-1992)tango

跟著王於1994年公映的《重慶森林》可說是最雅俗共賞的一部,由林青霞/金城武及梁朝偉/王菲兩個故事組成,講記憶、回憶,講所有事情(如罐頭和感情)都有期滿 (expiry date) 的無奈。這是最容易看和最「入世」的一部。

其後的《東邪西毒》和1997年的《春光乍洩》都屬比較「艱澀」及「出世」之作。前者張曼玉在片尾那番忘情酒的獨白,希望世間有一種酒,飲後可忘記所有令人憂傷的愛情,相當感人;後者拍梁朝偉和張國榮的同性愛,拍法和劇情似散漫,卻其實甚有機,也是要看兩次才領略到味道的異色作,看得懂便深受打動。王其後在訪問中說,他是拍一部愛情片而非同志片。這電影令他奪得第50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足見法國人對他的鍾愛。

2000年的《花樣年華》回歸像《重慶森林》般的雅俗共賞,故事和劇情性濃郁、容易看,也很有韻味。2005年的《手》,描寫飾演裁縫師的張震迷戀高級妓女鞏俐,六十年代的重建,極有味道。

喜歡王家衛奇異、奥妙的美學世界,這是其他香港導演欠缺。這跟他觀看事物持不同角度,及要出眾(excel),有甚大關係。他的電影,你鍾意便會很鍾意,不鍾意便會不鍾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