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鴻令人噓唏的愛戀


旅遊絲路期間,盡心而又知識豐富的內地甘肅導遊教我認識了有"敦煌保護神"之稱的藝術家常書鴻 (1904-1994),是此行一個很有意思的收穫。

常書鴻的愛情包含了許多悲歡離合的因素。現實生命的際遇,比創作的戲劇原來還要糾結和複雜得多 -- 包含了大時代政局的變遷、藝術的追求和執著、現實的無奈、自我的追尋及矛盾等等,叫人惋惜不已。

常年輕時追求視覺藝術,辛苦儲下積蓄,在二十年代遠赴法國習畫,並認識來自江南、同是藝術工作者的陳芝秀。一日,他倆晚飯後在巴黎塞納河畔拍拖遊逛,在賣藝術書畫的地攤驚見一本介紹敦煌石窟壁畫的圖書。他驚為天人,發覺原來最富精湛的藝術作品不在外國,而在本身的國土。於是,他決心回國,往甘肅省的敦煌發掘和研究壁畫藝術。

當時,常與陳已育有一幼女,仍決定回國。回國後,礙於戰亂等政治因素,常也苦等了數年,於 1943年才有幸前往荒蕪之地敦煌。由於當地十分窮困,缺乏物資,交通往來極之不便,加上經常大風沙,常妻變得不習慣。當時,國民政府對保育敦煌文化所撥出的經費也不足,令常一組愛好藝術的工作人員,無論在生活和研究發掘工作上,都十分困難。

然而,這些障礙並無打擊常對藝術的追求。陳芝秀則一心想帶回幼女返回中原之地,繼續生活。後來,陳在敦煌認識了國民黨的小兵,放棄了家人而私奔離開了。常得知後連夜追趕,希望勸回愛妻,不得要領。

四十年代,國共兩黨陷於苦戰。共產黨對於常一批藝術份子愛護有加,在艱難情況下也撥款資助鑽研敦煌壁畫的發掘。常跟共產黨自此建立了良好關係。1944年後,擔當了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建國後,藝術路途暢通無阻。

可是,其妻因跟了國民黨的人,際遇一直不堪。那小兵離開了她。後來,這位曾為江南小康之家的陳,淪落至做家傭,替人洗衣,生活困苦。其親生女兒在陳晚年,曾跟母親重遇。對於當年離棄她而去的母親,相對無言。但她仍在一段長時間寄錢供應生母。陳終在七十年代中期,患病離逝。

若你想多認識常書鴻這人,可閱讀他的自傳"九十春秋 -- 敦煌五十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