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東北行 (三) – 在靖國神社「遊就館」感受被美化為「英靈」的表述
在三月,筆者曾在本網誌內寫過兩篇文章,介紹東京靖國神社的本質。在四月復活節期間,終於有機會親臨一看究竟。
抵達東京的翌晨大清早,從新宿下榻的酒店乘搭都営新宿線,幾個站便到「市ヶ谷駅」、 在A4出口徒步10多分鐘就抵達神社的南口。 長條形狀的神社予人寧靜、平和之感。由於是早上九時許,遊人不多,但已有一些日人在神社前彎身參拜,悼念逝去的日本戰士。由於供奉12名二戰甲級戰犯的名冊放於神社內某處,一般人根本不可入內看過究竟,只可在神社四處參觀,及觀賞數棵尚未凋謝的八重櫻花。神社內有園池,也是讓人休憩和閱讀的好地方。
但筆者最感興趣的是「遊就館」,這其實是一個博物館,用文字和圖片詳細記錄日本過去百多年來東征西討的經過。甫入「遊就館」,即見一大型零式戰鬥機,這是去年宮崎駿電影《風起了》裡描述主角建造的戰機,文字介紹這戰機換了一些內部零件後,還可以遨翔天際。而且,曾在重慶殺「敵」無數。
筆者先把隨身的大型黃色行李,安放於館內儲物箱。吃過早餐後,才慢慢細賞。館內紀念品店售賣數本關於釣魚台主權 (日稱「尖閣諸島」)及南京戰爭的書籍,從書面文字便可看出這些全是日本右翼派系的觀點; 還有一些在上世紀戰後五、六十年代日本拍攝的戰爭電影,這些電影 (DVD),筆者從未聞說過。惟從劇照看出是大片、大製作,相信也是一面倒讚揚日軍的電影。
那些紀念品還有「靖國四季」的相集,把神社一年四季的景色拍得相當優美; 又有把靖國之櫻製成標本,裱入玻璃坐內,精緻吸引。二、三樓的展館便是日本發動各次大型戰爭的表述,還有戰艦、大炮等不少武器的展示,要全部逐一觀看,也得花上三、數小時。
其中有兩套長達五十分鐘的紀錄片,一套大概是日人如何準備中日之戰的。片末,坐在筆者身旁的五十多歲日婦還感哭留淚,可見日人對為國犧牲的無數年輕人,還是十分懷念。
最令筆者有印象及感到震撼的,是有三數個展覽室,置有過千照片,悼念中日戰爭中為日本捐軀的各級軍官士兵,有男有女、有姓名有出身 (見下圖)。
靖國神社把所有戰死的日人,一律表彰為英靈,以示國家對為國犧牲的國民不單未有忘卻,還要提升到最崇高層次、極力表揚。筆者見不少西方遊客也到神社一遊,
一睹神社是何事。
館內隻字不提日本發動過的是「侵略戰爭」,從這已可知道神社對戰爭的觀點是什麼一回事,遑論什麼反省。無論如何,作為受過日本侵略戰爭禍害的國人,也應到這爭議之地,看看、了解。
(後記: 2010年,筆者也曾在中國東北的瀋陽市,參觀過也屬有規模和著名的「九一八紀念館」,也記述當年中國如何抗擊日軍的侵略,但卻沒有對為國犧牲的國軍個人,作細緻的表述。這當然有很多原因,包括中國文化素來不重視個人,不會彰顯英雄主義。但不要忘記當年抗戰主力是國民黨的國軍,共產黨尚未上場。筆者相信,表揚為國捐軀、有血有肉的個人,中國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延伸觀賞
此行拍攝的神社和「遊就館」的照片
靖國神社的官方網頁
零式戰機
介紹詳細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閱讀,天權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