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感人的「武‧藝‧人生 ─ 李小龍」展覽和紀錄片
(悼念小龍離世40年 – 系列三之三)
李小龍逝世40年,才首次出現官方舉辦、名為「武‧藝‧人生 ─ 李小龍」的展覽,實在來得太遲。上一篇紀念文章末提到遲來的分析,筆者相信有一定道理。慶幸這個為期長達五年的李小龍展,在獲得小龍遺孀 Linda 及女兒 Shannon 的「李小龍基金會」(Bruce Lee Foundation) 與「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等收藏家鼎力支持下,有聲有色。Linda 借出的小龍珍貴遺物,首次公開展出,增加龍迷對這巨星的認識; 由吳思遠總監製的一套長75分鐘的紀錄片「李小龍風采一生」,更令筆者喜出望外。
筆者建議觀眾先在一樓觀賞該訪談紀錄片,才往二樓看展覽。這紀錄片有下列優點:
-
利用小龍幾部粵語片時代的作品作穿插,襯托他的性格,提供一個新穎的角度去閱讀巨星的成長和成名過程。例如,他在最後一部粵語片作品《人海孤鴻》內,飾演一名頑皮少年,紀錄片導演將他在片中擔心前路的獨白,切入胞弟李振輝在訪問中解釋小龍於1959年突然要赴美發展的擔心之情。這種戲內與戲外(現實)的類比,出現過數次,顯示製作團隊十分熟悉小龍生平。用這種獨特方式表達,相當富創意
-
整套紀錄片沒有旁白 (voiceover),全由被訪者的說話 (soundbites) 組成,構思和剪輯都十分有機、緊湊;75分鐘全無冷場,精彩又感人
-
難得地訪問了很多人,而且全部被訪者在回味40多年前跟李小龍相處時,仍津津樂道、眉飛色舞、顯露出十分懷念及敬重這一代奇人,令觀眾看得為之動容。被訪者包括 Linda、Shannon、小龍胞姐秋源、弟振輝、鄒文懷、許冠文、胡楓、文蘭、苗可秀、劉永、林蛟、田豐、阮兆輝、黎小田、製片薛志雄、武師陳會毅、導演章國明等多人、連丁佩也有。筆者不知訪問丁佩是轉錄多年前的訪問,還是新近訪問。她在片內主要憶述小龍於7月20日離世當晚的情形。而令我最有印象的其中一段是 Linda 回味60年代初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讀書時初識小龍,小龍首次約會她去西雅圖電視塔拍拖的面容。雖已年過花甲,但仍十分優雅的 Linda 顯出十分懷念之情,她還以 dynamic
(很有活力) 來形容小龍。
觀賞這片的觀眾,不少看來已有70及80多歲,不時發出會心微笑和緬懷神情,本土的懷舊市場實在極之龐大; 也有很多夫婦帶同他們年幼的子女來認識一代巨星。
二樓的展覽,由於得到 Linda 借出小龍在美生活的多件物品,包括練功夫的器具、信件等,首次公開,大開眼界。筆者最有興趣是小龍寫給太太的信件,小龍英文寫得很好,用字精煉,有他在泰國拍《唐山大兄》時寫的信。他希望太太有空寄兩名子女的照片給他,讓他看看子女的成長; 又有他赴瑞士教導演波蘭斯基功夫時給Linda的信,惜信件經過數十年,字跡已退色不少,加上字體不太大,不容易看到全文內容。
此外,小龍一家四口在美國接受英文武術雜誌訪問的文稿和相片、開設「振藩武術館」發給學生的學員證件等,都一一展出,第一次看到,相當珍貴。
這個為期長達五年的展覽,據康文署稱,每隔一段時候,會翻新和增加展品,保持新鮮感。無論您是否龍迷,這展覽都值得一看再看。
(後記: 今年是李小龍兒子 Brandon Lee 因拍戲意外離世20周年,在此也向小龍兒子致敬)
延伸閱讀
Linda的生平介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