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 and Agen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5月 02, 2023 Paris and AgenMy 3rd time to Paris and 1st time to Agen. Mixed feelings but grateful and thankful to all friends here to taking good care of people we love.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Rajani Rehana2023年7月2日 上午10:54Great blog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Rajani Rehana2023年7月2日 上午10:54Please read my post 回覆刪除回覆回覆J. S. Vila2023年8月2日 上午8:11Very good músic in the video showing a very good travel and experiences lived.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新山海經2》— 水墨畫的突破 5月 25, 2013 一談起傳統中國水墨畫,一定會聯想到山水、風景、雀鳥或駿馬圖,這是水墨畫的常見題材。上周日,趁著「國際博物館日」在尖沙咀免費看了名為《原道 – 中國當代藝術新概念》的展覽,您可看到當今中國水墨畫家、藝術家在發展這種中國畫的形式和內容所作的嘗試和突破,值得觀賞。 當中最吸引筆者的是名為《新山海經 2 》的水墨畫動畫創作。在一黑房內,觀看由三部放映機播放的水墨畫動畫,看到水淹山邊小村落、試管內的羊、一隻隻羊被送至堆填區、堤壩被沖倒等畫面,創作者利用水墨畫提出環保、生態及基因科學的訊息,叫人反省,相當明顯。 這水墨畫動畫長約 29 分鐘,是 1972 年在四川出生的藝術家邱黯雄於過去數年的動畫創作,音樂則用上帶迷幻的輕音樂配製。在這之前,他曾創作過另一名為《新山海經》的動畫作品。 策展人指出,展覽旨在現代世界和現代觀念下,思索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故名「原道」。這個題材甚具探索、反思意味,值得愛好藝術、尤其中國藝術人士思考。展覽還有多個創作,其中一幅在水墨畫中置上發光的霓虹,名為「連接」的作品,也可堪玩味。 展覽內有不少作品是水墨畫結合電子、多媒體等媒體,尋求形式和訊息上的探索。下面連接了 YouTube 《新山海經 2 》的 9 分鐘 demo ,可直接觀賞和感受這作品。 這個《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正於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展出,展期至 8 月 18 日。 延伸閱讀 百度百科內有關邱黯雄的介紹 http://baike.baidu.com/view/5036606.htm 邱黯雄的《新山海經》自序 www.zgnfys.com/a/nfms-18313.shtml 香港藝術館有關《原道》展的介紹 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exhibition.html 閱讀完整內容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2月 06, 2013 作為古蹟辦的文物之友,筆者在過去六、七年,每碰上感興趣的歷史文物講座,都會到位於九龍公園內的古蹟辦聆聽,增廣見聞、擴闊視野。古蹟辦內有一藏有頗多文物古蹟書籍的小型圖書館。一次,讀到謝至愷先生寫的《圖說 : 香港殖民建築》,內有圖文並茂介紹錫礦大王余東璇 (Eu Tong-sen, 1877- 1941 ,享年 63 歲 ) 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本港興建的三幢中古歐陸式古堡豪宅,簡直可用震驚又興奮來形容我的感受。 筆者從不知道香港曾經有這些極富建築藝術和文物價值的建築物,亦不知其背後的故事,這三幢古堡一如「香港的開平碉樓」,雄偉、富特色和歷史意義。 ( 請見下面的網上圖片 ) 可是,很可惜,在八十年代,這三幢古堡全被余的後人賣給物業發展商,早已煙消雲散,現成為豪宅。 這三幢古堡分別是位於般含道的 Euston 、淺水灣畔的 Eucliffe 、及大埔吐露港旁的 Sirmio 。 (Sirmio 的名字來自意大利北部一條湖邊村落 ) 。 大埔余園的外形由啡紅色的高塔式堡壘和屋宇組成,特別易認,也挑起我已模糊的印象,曾經見過。因為在八十年代古堡未拆毀前,一些影視製作也喜歡前往當時這個已被荒廢、並被部分人形容為「鬼屋」的古堡取景,印象中有無線電視的《發現灣》 ( 主題曲由羅文主唱 ) ,以及由劉成漢編導、周潤發和關芝琳演出、於 82 年上映的動作文藝片《獵頭》。筆者前幾天特別取出《獵頭》的 VCD 再看一次,並輯錄了結局在古堡追逐的片段,讓大家在光影裡重溫這已不可復回的歷史建築物,並窺看內部如隧道等樓梯佈局。 ( 請看下面長約十分鐘的結局 ) 錫礦大王余東璇 (1877- 1941) 是把余仁生中藥店發揚光大的亞洲巨富。余仁生的總部設於馬來西亞,余東璇於 1917 年 ( 即他 40 歲時 ) 在香港設立分店,並不斷擴張營業。其實,並無余仁生這人,仁生是「仁澤眾生」之意。而余仁生中藥店是余東璇的父親余廣培 (1853 - 1891,享年僅38) 於 1879 年創建的。 余廣培是廣東佛山人,於 1873 年前往大馬發展,以「余廣」的名義,與友人合作參與競投大馬的錫礦開採權,鴉片、酒精、賭博和典當等的包稅權。由於他發現不少礦工吸食鴉片,他便以祖傳的中藥知識幫助礦工,並於 1879 年開設首家中藥店,取名為... 閱讀完整內容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 11月 16, 2013 最近,透過 DVD 重看 1971 年英國經典電影《兩小無猜》 (Melody) ,那種清新和清純的兒童戀愛情懷,仍能透過簡單、美麗的影像和 B ees Gees 繞樑三日的音樂,強烈滲透出來。這部 42 年前的作品,歷久常新。 首次觀看時,小豆丁的我跟隨父親和姐姐們在澳門的平安戲院看,印象中還記得主角麥里斯德與飾演女角 Melody 的 Tracy 等一大群小學生,在戲末被老師和校長追逐,配上快節拍的音樂,劇情早已遺忘,當時也根本看不懂劇情和故事;惟記得二家姐與我們觀看後,離場時竟然對父親說要買票再看一次。一向對子女寬容的父親沒有異議,我遂與父親和其他姐姐先行返家。當時的我也覺得為何二姐要再看,而父親卻允許,只覺神奇。 轉眼 40 年 ,一直沒有機會再看。數年前香港有線電視的電影台曾播過,但沒有從頭到尾看。最近重看,實在十分佩服當年英國導演和編劇 Alan Parker 澎湃的 創意,從戲裡十歲小孩的角度,看古怪的成人世界;小童對清純簡單愛情的追求,逃學去拍拖,最後還不理大人們的反對,私自結婚。意念相當大膽、有趣。 當時僅得十一歲的麥里斯德和 Tracy ,演出自然,外貌精靈,十分惹人喜愛。三家姐很喜歡電影的 soundtrack ,經常在家中播放。 Bees Gees 創作的 First of May, Melody Fair 相當悅耳動聽。 這是 Alan Parker 首次嘗試寫作的電影劇本 ,才情大顯、一鳴驚人。他在七十年代後期導演《午夜快車》 ( Midnight Express ) ,描寫一青年在土耳其犯毒而陷入囹圄,慘受虐待,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經典作品。 現在,已看不見這種有心、有劃時代意義的校園青春電影了!這篇網誌既是緬懷過去,也是感嘆當今真正有意思的經典實在鳳毛麟角。畢竟,一個美好簡單的年代早已消逝! 延伸觀賞 主題曲Melody Fair的 電影片段 閱讀完整內容
Great blog
回覆刪除Please read my post
回覆刪除Very good músic in the video showing a very good travel and experiences live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