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天日本行感受(二) Time In Japan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4月 29, 2016 今次用較紀實的方式剪輯在日本28天拍攝的video,由於拍前的構思不足,因為旅遊時希望多體味而少了思考如何拍攝,事前又未選定音樂,故剪出來的效果自然不佳,有點怪。不過,也作為一個紀錄,給大家看看我此行的足跡吧。不少拍了的短片沒有用上,因拍得不好,拍時天色也陰暗,唯有放棄。去片吧…. 延伸觀賞此行的照片 www.fotop.net/timfan/28_days_in_Japan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灰飛煙滅的三幢深具歷史價值的歐陸中古式堡壘豪宅 – 「余仁生」創辦人長子余東璇的「余園建築」和傳奇 2月 06, 2013 作為古蹟辦的文物之友,筆者在過去六、七年,每碰上感興趣的歷史文物講座,都會到位於九龍公園內的古蹟辦聆聽,增廣見聞、擴闊視野。古蹟辦內有一藏有頗多文物古蹟書籍的小型圖書館。一次,讀到謝至愷先生寫的《圖說 : 香港殖民建築》,內有圖文並茂介紹錫礦大王余東璇 (Eu Tong-sen, 1877- 1941 ,享年 63 歲 ) 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本港興建的三幢中古歐陸式古堡豪宅,簡直可用震驚又興奮來形容我的感受。 筆者從不知道香港曾經有這些極富建築藝術和文物價值的建築物,亦不知其背後的故事,這三幢古堡一如「香港的開平碉樓」,雄偉、富特色和歷史意義。 ( 請見下面的網上圖片 ) 可是,很可惜,在八十年代,這三幢古堡全被余的後人賣給物業發展商,早已煙消雲散,現成為豪宅。 這三幢古堡分別是位於般含道的 Euston 、淺水灣畔的 Eucliffe 、及大埔吐露港旁的 Sirmio 。 (Sirmio 的名字來自意大利北部一條湖邊村落 ) 。 大埔余園的外形由啡紅色的高塔式堡壘和屋宇組成,特別易認,也挑起我已模糊的印象,曾經見過。因為在八十年代古堡未拆毀前,一些影視製作也喜歡前往當時這個已被荒廢、並被部分人形容為「鬼屋」的古堡取景,印象中有無線電視的《發現灣》 ( 主題曲由羅文主唱 ) ,以及由劉成漢編導、周潤發和關芝琳演出、於 82 年上映的動作文藝片《獵頭》。筆者前幾天特別取出《獵頭》的 VCD 再看一次,並輯錄了結局在古堡追逐的片段,讓大家在光影裡重溫這已不可復回的歷史建築物,並窺看內部如隧道等樓梯佈局。 ( 請看下面長約十分鐘的結局 ) 錫礦大王余東璇 (1877- 1941) 是把余仁生中藥店發揚光大的亞洲巨富。余仁生的總部設於馬來西亞,余東璇於 1917 年 ( 即他 40 歲時 ) 在香港設立分店,並不斷擴張營業。其實,並無余仁生這人,仁生是「仁澤眾生」之意。而余仁生中藥店是余東璇的父親余廣培 (1853 - 1891,享年僅38) 於 1879 年創建的。 余廣培是廣東佛山人,於 1873 年前往大馬發展,以「余廣」的名義,與友人合作參與競投大馬的錫礦開採權,鴉片、酒精、賭博和典當等的包稅權。由於他發現不少礦工吸食鴉片,他便以祖傳的中藥知識幫助礦工,並於 1879 年開設首家中藥店,取名為... 閱讀完整內容
重看英國經典《兩小無猜》(Melody) 有感 11月 16, 2013 最近,透過 DVD 重看 1971 年英國經典電影《兩小無猜》 (Melody) ,那種清新和清純的兒童戀愛情懷,仍能透過簡單、美麗的影像和 B ees Gees 繞樑三日的音樂,強烈滲透出來。這部 42 年前的作品,歷久常新。 首次觀看時,小豆丁的我跟隨父親和姐姐們在澳門的平安戲院看,印象中還記得主角麥里斯德與飾演女角 Melody 的 Tracy 等一大群小學生,在戲末被老師和校長追逐,配上快節拍的音樂,劇情早已遺忘,當時也根本看不懂劇情和故事;惟記得二家姐與我們觀看後,離場時竟然對父親說要買票再看一次。一向對子女寬容的父親沒有異議,我遂與父親和其他姐姐先行返家。當時的我也覺得為何二姐要再看,而父親卻允許,只覺神奇。 轉眼 40 年 ,一直沒有機會再看。數年前香港有線電視的電影台曾播過,但沒有從頭到尾看。最近重看,實在十分佩服當年英國導演和編劇 Alan Parker 澎湃的 創意,從戲裡十歲小孩的角度,看古怪的成人世界;小童對清純簡單愛情的追求,逃學去拍拖,最後還不理大人們的反對,私自結婚。意念相當大膽、有趣。 當時僅得十一歲的麥里斯德和 Tracy ,演出自然,外貌精靈,十分惹人喜愛。三家姐很喜歡電影的 soundtrack ,經常在家中播放。 Bees Gees 創作的 First of May, Melody Fair 相當悅耳動聽。 這是 Alan Parker 首次嘗試寫作的電影劇本 ,才情大顯、一鳴驚人。他在七十年代後期導演《午夜快車》 ( Midnight Express ) ,描寫一青年在土耳其犯毒而陷入囹圄,慘受虐待,也是令人眼前一亮的經典作品。 現在,已看不見這種有心、有劃時代意義的校園青春電影了!這篇網誌既是緬懷過去,也是感嘆當今真正有意思的經典實在鳳毛麟角。畢竟,一個美好簡單的年代早已消逝! 延伸觀賞 主題曲Melody Fair的 電影片段 閱讀完整內容
2月 19, 2013 葡京酒店、富麗華酒店、北角邨及基督教信義會真理堂的建築師甘洺 (Eric Cumine, 1905-2002) 葡京酒店可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澳門主要地標。孩童時代,一家人已由父親率領,經常光顧酒店內的中、西式酒樓及食肆,猶記得酒店大堂內富麗堂皇的大型水晶吊燈,馬賽克裝飾及名貴、設計精美的地毯,均令童年的我嘖嘖稱奇;二舅父從香港到澳遊玩時,也常帶我去打遊戲機。那時葡京酒店是澳門少數的現代建築,也是澳門除「賭船皇宮」外的唯一大型現代賭場,象徵著「東方蒙地卡羅」的澳門。 葡京酒店於 1970 年 6 月 11 日落成啟用,是澳門首家五星級酒店。這座由黃、白色相間、外貌極像「鳥籠」的建築,一直流傳著考究過風水,令入場的賭客十賭九輸,筆者是很近期才知悉葡京的建築師是中英混血兒甘洺 (Eric Cumine 1905-2002 ,享年 97) ,而香港已拆卸的富麗華酒店及北角邨也是他的傑作。 鍾寶賢小姐在 2009 年出版的著作《商城故事 – 銅鑼灣百年變遷》有數頁是介紹甘洺的生平和建築作品。他生於上海,父親來自蘇格蘭。甘沼在 15 歲時,從上海負笈英倫,在建築學會建築學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修讀建築。學成後返回上海, 1937 年日軍侵佔上海,他被關進集中營;天性樂觀、幽默的他仍在營內創作漫畫。 1949 年,他南下香港,得友人利孝和之助,開展建築所業務,愈做愈成功,成為香港十大建築師之一。 1974 年,他獲頒 OBE 榮銜。他跨越中、西的文化背景,講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廣東話和英語,加上交遊廣闊的性格,使他成為建築界內響噹噹又廣受尊重的人物。 邵氏清水灣片廠的行政樓也是他的大作 ( 見下圖 ) ,各窗戶外觀均呈不同樣貌,簡約之餘、亦見特色。他為傅老榕 (1894 - 1960) 家族設計、於 1973 年落成啟用的富麗華酒店 (Furama) , Furama 這字是由傅 Fu 和美麗華 Mirama 這二字合併而來。酒店頂層的旋轉餐廳 La Ronda 曾長期成為中環地標,是城中人士喜歡的美食場所,也是觀賞迷人夜景的浪漫地方。可惜 ,這酒店在 2001 年年底拆卸、重建為今天的一座保險大廈。 甘洺也參與香港五十年代公...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