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禁教苦難史 信報今天刊登了我的旅遊稿件 (若想看清楚稿件內容,可把mouse點在圖片、右click及選取「在新分頁中開啟連結」,即可放大看清楚稿的文字) (下文為稿件原文) 位於日本九州的長崎市是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早於 1570 年已經開港,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及荷蘭人等來日經商。在 1600 年開始的二百六十多年德川幕府鎖國時期,長崎仍是全日本唯一對外的經濟和文化窗口。正因如此,長崎曾發生幕府禁止天主教傳播、殺害教徒的慘痛事蹟﹔ 1945 年又被美國投下原子彈以迫令日本天皇政府無條件投降,長崎市當時七萬多人死於原爆、十多萬人受傷,成為一座悲情城市。長崎獨特的歷史及筆者本身也屬基督教的信仰,故特別鍾情於長崎。 在 JR 長崎駅步行約 20 分鐘,便可抵達位於西坂公園內著名的「日本 26 聖人殉教地」。這一帶位於山坡之上,十分清幽寧靜,筆者造訪時還有數隻貓兒在閒逛、覓食和午睡。該 26 名為基督信仰而於 1597 年被釘十字架處死殉道的天主教徒,六人是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及墨西哥的傳教士,其餘 20 人是日本人,主要是農民。從該紀念 26 人的綠色石壁雕像中,可清楚見到有三人較矮小,是三名日本少男、最年輕僅 12 歲。 天主教自 1549 年由從耶穌會的西班牙籍傳教士聖方濟各 (St Francis Xavier) 傳入日本後,在九州等地區快速發展。長崎市便建有多座教堂,有「小羅馬」之稱,全日本的信徒估計多達數十萬人。到 1587 年,豐臣秀吉將軍因擔心天主教徒會聯合反幕府的勢力,危害政權的穩定,遂用強硬手段禁止天主教的傳播,宣佈為邪教、驅逐傳教士﹔更於 1597 年把上述在大阪和京都拘捕的 26 名天主教徒押到長崎處死,展開二百六十多年的打壓天主教歷史。不少教徒被迫逃往葡萄牙的殖民地澳門定居和工作﹔因此,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地庫的紀念館內,亦曾掛有 26 人被釘十字架殉道的畫作。據估計,該二百多年有過千教徒被害。到 1860 年後的明治維新才解禁,讓宗教再度在日本傳揚。 該 26 人的殉教事蹟後來在歐洲廣泛流傳,於 1862 年被羅馬教廷封為聖人﹔於 1950 年代由日本雕刻名師打造了紀念碑,更被長崎縣政府指定為縣的史蹟地。其後於 1962 年列聖一百周年紀念,在 26 人石壁後面,由一葡萄牙神父設立了一家紀念...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